新华社兰州4月4日电(记者屠国玺、梁军)清明时节的花桥村,正是春和景明。推开客栈大门,农妇许德华泡好热茶,把来村里春游的客人迎了进去。在许多游客的眼中,许德华生活的花桥村就是一首田园诗:花草山庄、春水野鸭、亭台楼榭、徽式屋舍……
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长坝镇的花桥村,现在已经是一个AAAA级的旅游景区,“好山水”正吸引着来自甘肃省内和周边四川、陕西等地的游客。清明节假期前两日,每天来花桥村的游客都超过了3000人次,是这个村庄村民总数的4倍。
但两年前的花桥村,还是一个西北地区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。尽管地处公路沿线,村庄里自然生态也不错,但由于在家门口难就业,许多人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。到前年底,这里的贫困人口仍有210人,相当于每4个村民中就有一个仍处于贫困当中。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“好山好水好贫困”。
那花桥村又是如何告别“好贫困”呢?答案就是生态发展。
从前年开始,花桥村开始探索生态脱贫道路。依托着好山水,当地政府努力将这里打造成一个“原生态”的旅游度假景区。
不同于大拆大建,花桥村发展生态旅游施“巧劲”,不埋泉,不毁草,就地取材打造景观。如今现在走在花桥村,脚下的石路由农家磨盘等铺成;村里的千年菩提树得到精心养护,成为最核心的景点;而穿村而过的小河两岸经过修葺后,则成了景观风情线。
来这里的游客不仅能观光,还可以感受西北特色的民俗。花桥村专门设立的村史馆,保留了许多承载乡愁的老物件;而醋坊、酒坊、豆腐坊等土制做法,则勾起了许多人家的味道。到了晚间,广场上则会点燃篝火,大家一起跳起欢快的锅庄舞。
除了保留乡情山水,花桥村更有许多现代化的便利。如今的花桥村,不仅WIFI全覆盖,而且还有汽车露营和房车营地。
花桥村的人气越来越旺。许德华经营的“菩提山庄客栈”是全村10家农家客栈之一,早在节前一个星期,全部5间房就已经预订空了。从去年清明节开业至今一年时间,许德华的客栈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。“这比种庄稼和打工强得多。”许德华说。
如今花桥村家家搞发展,户户兴旅游,一部分入股乡村旅游公司,还有一部分自家开客栈,搞餐饮。2016年花桥村48户人依靠乡村旅游脱了贫。
说起花桥村这两年最大的变化,驻村干部万欣说:“上百名外出闯荡的人又回到了花桥村,开始在家门口创业。”
花桥村只是这个西北贫困县走生态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。目前在康县类似于花桥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已经有200多个,依托“好山水”发展乡村旅游,有数千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直接或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贫困户5000多户,他们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。身居“好山水”,正在告别“好贫困”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