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西北旱塬“湖城”重现昔日美景

北欧中华网报道:据新华社银川6月11日电(记者任玮)“要不是亲眼看到,很难想象在干旱的西北城市,能有这么多的湖泊水域,端午节时还像江南水乡一样赛龙舟。”前不久在宁夏银川市观看了端午节龙舟赛的游客郝春龙说,他是第一次到宁夏旅游,在此之前只知道这里的沙漠风光很有名。
地处中国西北内陆的宁夏,与多数西北省份一样,常被人与干旱、风沙、荒漠等联系起来。受特殊地理位置及地形状况的影响,宁夏降水稀少,蒸发强烈,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。因为拥有丰富的沙漠旅游资源,也被称为“中国沙漠旅游必去之地”。
鲜有人知的是,宁夏银川市曾因湿地分布密度大、范围广、数量多而有“七十二连湖”之说。历史上黄河在银川平原不断改道,地势低洼处逐渐形成湖泊。而贺兰山山洪的不断侵袭,使地下水位抬高,也给这里留下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。
“银川市自古沟渠纵横、湖泊棋布,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市区周围仍然湖泊遍布。”银川市水务局副局长张国庆说,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及城市迅速扩展,围湖造田、填湖盖楼,曾经号称“七十二连湖”的湖泊群日渐萎缩消失。
至本世纪初,银川的湖泊湿地由原来的6.7万公顷锐减到1.2万公顷。城内外1000亩左右的天然湖泊只剩下10余个,而且彼此相隔甚远,水源枯竭,灌排不畅,生态退化。
为实现人与水、湖与城的和谐共生,银川市提出“生态立市”“人水和谐”方略,逐渐重视水资源节约利用与水生态保护,不断加大力度开挖建设水系、扩整连通湖泊、修复保护湿地。
过去十多年间,银川市建成全长158公里的艾依河,接引银川平原10余条沟道,沿途连接市区10余个湖泊湿地,形成2.65万亩水面;相继实施20多个湖泊整治和生态建设项目,新建湖泊湿地公园和湿地生态区10多处;保护恢复黄河滩涂自然湿地1万亩,开挖排水干沟80多公里,堤防两侧水域面积增至4万亩……
“目前,银川市水系水域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10%,这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。”张国庆说,除了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扩整等工程,银川市还先后出台多个环保文件,为保护水生态环境和资源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。
最新普查结果显示,银川市现有湿地面积5.3万公顷,其中湖泊湿地近1万公顷、河流湿地约2.2万公顷。全市有自然湖泊、沼泽湿地近200个。
曾因凤凰降落的传说而别称“凤城”的银川市,如今因“城在湖中,湖在城中”的生态景观拥有了“塞上湖城”的新称号。来银川旅游、探亲的人,往往在游览之后,发出“想不到”的感叹。
银川市民将临水而居视为一种享受。“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,城里能拥有这么多湖泊水系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。”市民陈文云说,很多水系周边配套建设的休闲步道、运动广场等,成为市民亲水近水、运动休闲的好去处。
湖泊湿地修复,河湖水系连通,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。防风固沙、净化空气、降解污染、调节空气湿度等作用逐渐显现。“宽阔的水面促进了区域水循环,加速了城市内外空气交换速度,净化了城市空气质量,使银川市的空气湿度增加了2%。”张国庆说。
生态环境的变化,就连远方的“客人”也感知到了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从昆明北迁至西伯利亚的红嘴鸥,将银川市作为漫长迁徙路上的中转站,每年如约而至。
“候鸟是生态环境变化的‘晴雨表’,它们种群、迁徙路线的变化,是生态环境变化最直观的反映。”银川市湿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筱平说,银川湿地已成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-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。
目前,银川市已拥有1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、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。因水而美的“塞上湖城”也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称号。(完)

编辑 陈雪霏